随着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全国铁路系统迎来首波返程客流高峰。数据显示,2月1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15.9万人次,较前日增长29%,各地铁路枢纽持续高位运转。在熙攘的候车大厅和飞驰的车厢里,不少旅客选择用书籍装点旅程,形成独特的春运文化景观。
郑州东站候车区内,携带书籍的旅客较平日增加四成。车站增设的流动书车前排起长队,经典文学和旅行读物最受欢迎。西安北站联合西西弗书店推出“候车阅读角”,儿童绘本区日均接待300余组家庭,家长带着孩子在列车出发前共享亲子时光。武汉站候车厅的电子书墙单日点击量突破2万次,中外名著摘录成为候车旅客消磨时间的首选。
铁路部门通过动态调整运力,采取重联动车组、夜间高铁等方式提升运输效率。京广、沪昆等干线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重点方向列车客座率维持在95%以上。12306系统智能推荐的中转换乘方案,让旅客能更灵活规划行程,部分旅客选择在枢纽城市停留时探访当地书店。
上海虹桥站与1925书局合作的读书驿站成为中转旅客的热门打卡点,日均借阅量达500册次。携带《平凡的世界》踏上归程的工程师王先生表示,利用换乘间隙读完路遥笔下的奋斗故事,让漫长的旅途变得充实。银川站推出的“书香旅行包”服务,三天内租借出2000余套图书,涵盖儿童读物和地域文化书籍。
实体书店在春运期间迎来特殊客流,郑州海汇港新华书店周末客流增长60%,咖啡区座无虚席。武汉外文书店的外语学习类书籍销量环比上升45%,不少旅客选购专业书籍作为新年自我提升计划的开端。惠州四阅书吧负责人介绍,晚间客流中铁路工作者占三成,他们在交接班间隙来此放松身心。
铁路与书店的联动折射出春运内涵的深层转变。当15万册藏书遇见日均千万客流,当百年书局邂逅智能高铁,传统文化空间与现代交通体系正在产生奇妙共振。这种融合不仅缓解了春运的物理压力,更在流动中构建起全民阅读的新场景,让归途成为滋养精神的特殊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