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辽宁移动以技术创新提升沈白高铁通信体验

沈白高铁贯穿东北地区,成为连接重要旅游资源与城市群的经济纽带,也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的关键力量。中国移动辽宁分公司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这条高铁构建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让乘客在旅途中享受无缝连接的便利。据人民邮电报报道,这一举措旨在为东北文旅产业和区域经济注入数字动力。

列车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运行,车厢内对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包括高清视频播放、在线会议和游戏体验。辽宁移动采用第四代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双频组网方案,结合2.6千兆赫和1800兆赫频段,有效应对高速移动场景的挑战。这套方案犹如给网络上了双重保险,既避免了高密度用户下的拥堵,又覆盖了隧道和偏远区域,确保信号无死角。测试数据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峰值速率超过600兆比特每秒,用户在飞驰中也能保持流畅连接。

2025最美铁路人名单凸显铁路行业实干精神

8月22日,中央宣传部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联合发布了2025年“最美铁路人”名单,十位来自不同岗位的铁路工作者入选。据中国网报道,这些人物包括安全行车407万公里的高铁司机、在6米高空冒风抢修的接触网工、以及30年徒步检查桥隧的桥隧工。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却折射出中国铁路系统的核心价值。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日常坚守构成了行业基石。

铁路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济南局动车司机孔祥配七次担当新建高铁首发任务,兰州局工长陈永红在祁连山高寒地带守护供电安全,青藏集团桥隧工马万里用创新方法排查隐患。这些案例显示,安全不是偶然结果,而是专业精神和钻研精神的产物。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首位,据行业数据,这得益于无数铁路人的精益求精。但安全背后是持续的风险管理,孔祥配的经验表明,复杂线路操纵需要反复测试和调整。某种程度上,铁路安全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可靠性的象征。

沿江高铁武宜段达开通条件,运行试验启动助推区域发展

2025年8月26日上午,一列试验列车从宜昌北站驶出,标志着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的联调联试阶段正式结束。据极目新闻报道,这个项目现在进入运行试验,为最终开通做最后冲刺。线路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例高达85%,新建了七座车站,只有汉口站是现有的。工程从2021年9月开工,今年1月完成铺轨,五月开始联调联试,进度还算顺利。

测试期间,铁路部门检查了轨道、桥梁、供电和通信系统,全面验证设备性能。结果都达标,满足运营要求。运行试验会聚焦列车运行图参数、故障模拟和应急演练,目的是优化运输组织方案。中国铁路武汉局的高级工程师罗健提到,通过精准管控来保障安全,确保开通准备就绪。这种严谨态度值得肯定,毕竟高铁运营容不得半点差错。

云南铁路装配式桥墩首墩浇筑完成,工业化建造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8月24日,云南文蒙铁路的大东山跨开河高速特大桥上,首座铁路装配式桥墩浇筑顺利完成。这事儿在云南可是头一遭,据云南日报报道,该桥墩采用工厂化预制和现场装配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施工的套路。大东山跨开河高速特大桥是双线桥,全长两千四百余米,共七十四跨七十五个墩台,其中五十六号至七十三号墩采用双柱预制装配式圆形空心墩加帽梁形式。通过系统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和数字化管理,项目实现了安全质量可靠、低碳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目标。装配式施工免去了大量支架模板的搭设,减少了现场作业量,自然提高了效率。

合湛高铁海上主体施工阶段启动2028年通车预期强化区域联通

铁山港跨海特大桥的首个海上桥墩桩基开钻了,这标志着合湛高铁全线正式进入海上主体施工阶段。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这座大桥,全长超过八千米,是项目中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广西目前最长的跨海铁路桥梁。据广西北海市交通部门透露,桥梁需建设桩基四千三百多根、桥墩近六百个,现浇梁和简支箱梁共五百多跨,其中海上部分桥墩九十九座,桩基九百一十九根。施工面临潮汐落差大、高盐雾侵蚀和台风频发等自然挑战,难度相当高。

海上施工段近四千四百米跨铁山港湾,约一千四百米范围内分布着红树林和多种海洋生物。建设单位优化了方案,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合湛高铁设计时速三百五十公里,正线全长约一百三十九公里,广西段占六十三公里,桥梁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八。项目从合浦站出发,经北海、湛江,接入湛江西站,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区际性客运专线,同时是串联北部湾、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沿海高速新通道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广西段十六座桥梁中六座已开工,桩基完成近千根,桥墩建成七个。

温福高铁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山区县迎来发展新契机

2025年8月25日,温福高铁的正式运营彻底改变了浙南与闽北的交通版图。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将温州至福州的行程时间从2.5小时缩短至1小时,据温州交通局公开资料显示,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温州段全长82公里,直接覆盖苍南、平阳等传统山区县。过去,这些地区因地形限制,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今高铁的贯通无疑为当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列车飞驰而过,山峦与海岸线不再是阻隔。通勤时间的压缩不仅提升了出行效率,更关键的是降低了物流和时间成本。据铁路部门统计,每日班次密集,高峰期可达数十趟,满足商务和旅游需求。苍南县的农产品以往运往福州需辗转数小时,现在一小时内直达,当地农户对此表示乐观。平阳的制造业企业也看好这条线路,预计原材料采购和成品运输效率将大幅提升。

雄商高铁河北段无砟轨道施工稳步推进关键阶段

雄商高铁河北段的无砟轨道施工正有序进行,工地上机械轰鸣,工人忙碌。中铁十一局的团队在河北站前六标段等地段加紧混凝土浇筑作业,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据新华社报道,这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了重要环节,为后续铺轨工作铺平道路。无砟轨道技术能提升高铁运行的平稳性和寿命,是现代铁路建设的核心部分。

整个雄商高铁项目属于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京港(台)通道,正线全长552公里,设计时速达350公里。河北段的进展不仅依赖本地努力,还得益于其他节点如黄河特大桥的贯通,这些基础工作为无砟施工提供了坚实支撑。预制箱梁的制造和安装也在同步推进,整个工程链条衔接紧密。从技术层面看,无砟轨道要求极高的精度和材料质量,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长期性能。中铁十一局参建者们的奋战可见一斑,但工程并非一帆风顺,潜在风险如天气变化或供应链问题仍需警惕。

高铁无座票与二等座同价引发争议,官方回应难平众议

这事儿最近在网络上吵得挺凶,高铁无座票和二等座票价一样,很多人觉得不合理。中国铁路12306在8月21日给出了解释,据他们的说法,无座票属于二等座服务的一部分,乘客可以临时坐空座位,但有座的人来了就得让开。所以定价相同,是为了兼顾不同乘客的需求。

支持的人觉得没毛病,无座票本质上就是二等座的一种形式,反正车厢里有空位就能用,票价一样说得过去。甚至有人反着说,无座乘客来回走动还可能打扰有座的人,票价或许该更高点。但反对的声音更响亮。不提供固定座位,舒适度大打折扣,凭什么收全价?不少网友表示,买无座票往往是没得选,二等座卖完了才不得已而为之。票价应该打折,体现服务上的差距,这样才公平。12306的立场基于运营管理。长期以来就这么定的,目的是平衡各方权益。车厢里的空调、安全设施,无座乘客都能享用,所以价格一致。但从公众反应看,争议远未平息。许多人呼吁改革,比如在票务紧张时以折扣价出售无座票,让价格更贴合实际体验。

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变电所封顶 工程步入新阶段

2025年8月21日,文峰牵引变电所封顶了。这座变电所位于资阳市乐至县文峰东路,是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的首座牵引变电所,建筑面积约859平方米。据四川日报报道,它属于“四电”工程的核心设施,功能是将电网输入的220千伏高压电转换为27.5千伏的牵引供电电压,直接为高速列车提供动力。因此,常被比喻为高铁的“心脏”。这个事件不算大,但意义不小,标志着项目进入攻坚阶段。

成渝中线高铁从重庆北站起,途经重庆市多个区县和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将来开通后,成渝两地旅行时间能压缩到50分钟上下。线路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一部分,对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点帮助,也能推动西部大开发。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工程才刚有眉目。

滇越铁路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从历史深处到现代回响

8月23日,昆明的一场学术讲座悄然举行,由云南省滇越铁路研究会和红河州社科院联合主办,主题直指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贡献。滇越铁路成了焦点,这条老铁路的故事被重新挖掘。据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报道,讲座吸引了50余位专家学者和爱好者,气氛严肃而专注。

云南抗战史长期被忽视,尽管其贡献巨大。吴宝璋教授,云南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花了数十年研究这个领域。他的专著《云南抗日战争史》厚达20万字,基于海内外实地考察和档案查阅,许多观点已被官方采用。抗战时期的云南,地理位置特殊,既是后方基地,又是前线枢纽,战略地位复杂至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