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包银高铁包惠段联调联试启动,京兰通道迈出关键一步

8月2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包银高铁包头至惠农段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这步棋走得扎实。检测列车开始在轨道上跑起来了,不同速度等级的测试正密集展开。据国铁呼和浩特局科信部工程师张春雨透露,测试范围覆盖列车控制系统、信号通信系统、灾害监控预警系统这些核心环节。牵引供电、接触网都得过一遍压力测试。轨道、道岔、桥梁这些硬件设施同样逃不过严苛检验。目的很明确:模拟设备故障或自然灾害场景,确保整套系统扛得住突发状况。安全冗余必须拉满。

这段420公里的线路分量不轻。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的北段工程,内蒙古段占了402公里,宁夏境内约18公里。设计时速卡在250公里。现在从包头去银川,最快也得6小时。等全线贯通,时间能压到3小时以内。效率提升看得见摸得着。区域经济圈的血脉会更通畅。据新华社报道,联调联试结果直接决定开通时间表。铁路部门没给具体日期,但测试数据合格是硬门槛。

铁路学生票预约新规落地 常态化服务覆盖开学高峰

国铁集团官网8月1日挂出通知,学生票预约规则调整了。开车前20天到17天提交需求,第16天凌晨5点系统自动兑现——这比普通购票窗口足足提前四天。新生填个学校地址就能操作,老生资质核验通过的直接勾选。手指滑动屏幕的功夫,一个账号能塞进三个订单,每个订单选五组车次席别组合。硬座硬卧二等座,都按学生优惠价算。

有意思的是团体预约权限。在校生能拉上八位同学组团下单,新生上限三人。同行者倒不查学生证,据12306后台解释,主要考虑实际结伴需求。支付环节卡得严:凌晨收到短信通知,当天23点前必须完成付款。逾期?订单直接清零。新生尤其得留意,三次兑现失败就得走普通通道了。

1030万人次背后的黔行热

贵州铁路暑运数据刚刷新,截至7月底,1030万人次通过铁轨进出这片山地,比去年多出近一成。站台上志愿者来回穿梭,绿色通道始终敞开着,老幼旅客被优先引导。这不是偶然的繁忙,是持续高位运行的常态。

避暑?贵州确实有底气。当华东华南热浪翻涌,这里的平均气温常年在25度以下徘徊。安顺西站感受最直接,7月底某天涌进两万多人,刷新纪录。据多彩贵州网报道,来自广州、深圳、上海乃至东北的旅客,把车票投向贵阳北站——暑运至今它已发送347万人次,占全省三分之一体量。连同贵阳东、贵阳站,三座枢纽吞下全省一半客流。

中亚回程班列入蒙:一趟车背后的物流棋局

一列55标箱的饲用小麦粉,7月14日从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启程,穿过霍尔果斯口岸,稳稳停在呼和浩特沙良物流园。今年第三趟了。沙良这块地方,内蒙古对接“一带一路”的关键物流节点,正把地理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货物吞吐。

班列跑起来了,成本自然往下掉。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动了脑筋,优化班列开行方案,效率上去了。马俊伶,沙良物流园营业部经理,说得实在:往返业务搞起来,集装箱循环使用率提高了,物流成本才能有效降下来。满载出发,还得满载回来,这才是良性循环。据铁路部门内部交流信息,今年沙良累计接的中亚回程货,已经179个标箱,重量逼近五千吨。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运力提升。

四万现金遗落高铁三小时复得,环岛客运机制显效

7月27日午后,海南环岛高铁C7814次列车驶离棋子湾站。旅客陈先生从3车1A座匆忙下车,一个灰色双肩背包被留在了头顶行李架。里面装着43537元现金、三条香烟和生活用品——据国际旅游岛商报报道,这笔钱相当于海南人均半年可支配收入。

列车长董虹月的手持终端突然震动。遗失物品工单弹出屏幕:3车1A座灰色背包,失主已联系车站。没等乘务组换班,董虹月直奔三号车厢。行李架上那个孤零零的灰色背包,周边旅客都摇头。和乘警开包清点,四沓百元钞用橡皮筋捆着,三条香烟压在最底下。现金数额与工单完全吻合。

杨迪高铁用药险情背后的用药安全警示

粉末刚入口就炸开了,杨迪在高铁车厢里猛咳,药粉糊住整个喉咙,三秒窒息感让他以为自己要交代在这儿。这事儿发生在7月31日G137次列车上,据大众网报道,这位艺人因图省事干吞了蒙脱石散——治腹泻的常见药。事后他录播客声音还发颤:“像从鬼门关走一遭。”

蒙脱石散的吸附力是把双刃剑。它含天然矿物微粒,能裹住肠道里的病毒细菌,可一旦误入呼吸道就成灾难。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石浩强在健康讲座里解释过,这种粉末遇唾液瞬间膨胀,极易堵塞气管。大众网提供的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必须用50毫升温水搅成混悬液,且要边搅边喝。

杨迪高铁服药险窒息 蒙脱石散干吞可致命

杨迪在播客里回忆那次高铁经历,嗓子眼儿堵得发不出声。干吞蒙脱石散的粉末在口腔里炸开,像突然灌进一嘴湿水泥。上游新闻提到他当时剧烈咳嗽,药粉喷得满桌都是——侥幸捡回条命。这玩意儿说明书上印得明白:必须用50毫升温水冲开。可总有人图省事。

蒙脱石散的物理特性埋着风险。中国药业官网资料显示,它遇水膨胀的特性本是用来吸附肠道毒素的。干吃?粉末瞬间吸收唾液膨胀,直接糊死气道不是吓唬人。去年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接过类似病例,患者差点没抢救回来。医生原话是“跟呼吸道灌石膏没区别”。

正确用法其实讲究得很。得空腹吃,饭后两小时才行。搅匀了快速喝下去,喝完两小时别进食。儿童更得小心,不能用奶瓶喂,剂量还得按年龄砍半。这些条款印在药盒侧面,字小得费劲。多数人拆开包装袋就扔了说明书。

铁路穿针引线 山东文旅织出新图景

暑运的热浪裹着人流涌向月台,山东今年不太一样。国铁济南局把钢轨变成了导游线,“齐鲁1号”“泰山黄河号”专列载着游客钻进文化褶皱里。泰山脚下,台儿庄城墙边,甚至不知名的小镇风光,被车轮串成流动的珠链。据中国网报道,车厢成了移动文化馆,皮影在光影间跳跃,蹴鞠复制品传递着临淄的古韵。吕剧唱腔混着铁轨哐当声,竟意外和谐。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标本,活在了旅途中。

游客手里那张票也变了花样。“四大主题计次票”把自由还给了行程。胶东的海风,济南的把子肉香气,淄博烧烤摊的烟火,曲阜孔庙的肃穆,不再需要割舍。中国网张知谦的观察点出关键:一次购票,多段行程,游客按自己节奏编排齐鲁故事。铁路部门显然摸准了脉——碎片化时代,僵硬套餐早该退场。

3.41亿人次背后的铁路暑运:服务升级与规则之困

央视新闻7月报道的这组数字确实惊人——全国铁路暑运累计发送旅客3.41亿人次,折算下来日均近千万的流动量,运输系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铁路部门今年显然在服务端下了功夫。喀什站的改变算个典型例子:身份证直接进站普及了,人工通道专门处理消磁证件、带小孩这些麻烦事,连手机充电站都成了标配。这些细节看似琐碎,真正拖着行李赶过车的人都懂有多实用。

不过服务升级的另一面,是某些规则依然显得生硬。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喀什站副站长崔兴龙说得明白:退票必须赶在列车从乘车站开出前。牡丹江站的周颖科长更直接——车一旦开动,票就废了。规则本身没毛病,可暑期出行变数多,误车、突发情况时有发生。那张没赶上车却作废的车票,最后往往成了乘客钱包里最刺眼的纪念品。铁路运营需要刚性规则维持秩序,但面对三亿多人次的复杂性,弹性空间是否也该纳入考量?

沪宁沪杭高铁今起临时调整,台风安全应对成铁路常态

铁路部门今起调整沪宁、沪杭高铁部分车次运行。台风“竹节草”逼近,G7559、G7359次沪杭高铁列车,G7058、G7026次沪宁高铁列车在停运名单里。杭深线G7557、G7517同样受到影响。@铁路上海站昨晚发布公告,停运、缩短区间或限速运行成为主要应对手段。安全是底线,铁路系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选择其实不多。

票好退。已购票旅客三十天内都能办理退票,通过12306或车站窗口。报销凭证记得带上交给工作人员。免手续费这条还算合理,毕竟突发天气非旅客责任。据澎湃新闻报道,这套应急退改签机制运行多年,算得上成熟方案。回头看,台风季的运输预案确实需要这种标准化操作流程。

<<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