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邵永高铁跨沪昆转体桥突破关键节点 湘中基建再进一步

8月21日,邵永高铁控制性工程——跨沪昆高速转体桥主墩完成浇筑。这一进展意味着项目正式迈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中铁四局承建的这座特大桥全长超四公里,是全线最长桥梁,也是呼南通道贯通的关键环节。

转体桥主墩采用墩梁固结结构,矩形截面设计,墩身14米高。施工方分两次完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标准。据施工单位透露,他们组织了专家现场踏勘,针对铁路设备迁改和既有线施工等难题优化方案。浇筑前还对工人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确保节点目标顺利实现。

邵永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段全长约9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条线路对完善中西部高速铁路网络具有战略意义。跨沪昆高速特大桥位于邵阳市大祥区,施工难度较大。转体桥主墩的完成,为后续桥梁转体作业创造了条件。

12306坚定排除高铁吸烟车厢:安全与健康优先下的政策选择

2025年08月21日,12306客服再次回应了公众关于高铁加挂吸烟车厢的提议,明确表示基于安全风险,高铁动车组列车不可能设置此类设施。高速运行的列车对火源极其敏感,车体结构和通风系统不同于传统绿皮火车,任何吸烟行为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据12306官方说明,这一立场是长期坚持的,源于多次安全评估和实际运营数据。

绿皮火车方面,12306指出可以上报加挂吸烟车厢的建议,毕竟连接处在不影响他人时允许吸烟。这种差异处理反映了列车类型的本质区别:普速列车速度较低,安全风险相对可控。但即使在这里,铁路部门也强调需要平衡各种因素,不能简单复制过去做法。

银发族深度游重塑旅游市场,慢旅行成为新趋势

8月11日晚,Y655次“环西部火车游”列车从兰州站缓缓驶出。车上170余名旅客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63岁的徐秋月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不感到意外。她自己也选择了这趟为期7天的西部之旅。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正告别传统观光模式,转向更注重体验的深度旅行。

这些老年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景点,他们渴望缓慢的节奏,深入感受地域文化,与同龄人共享旅途时光。以兰州退休教师张希英为例,今年春天她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列旅行。那趟列车载着660余名银发游客,跨越六省,历时11天。旅程不只为了看风景,更注重交流与体验。大家在车上唱歌、下棋、聊天,仿佛回到年轻时代。

中越高铁合作背后的技术博弈与战略考量

越南副总理陈红河在河内会见中国铁路企业代表时提出,希望中方不仅参与铁路建设,更需转让现代高铁技术。这一诉求直接触及中越基础设施合作中最敏感的神经——技术共享与自主权之间的平衡。据越南政府公开消息,陈副总理特别强调南北高铁等项目必须采用合资模式,推动关键技术转移。越南的铁路系统长期依赖法国殖民时期遗留的米轨标准,轨距差异曾是地缘战略中的防御性安排。随着区域互联互通进程加速,老挝、泰国与柬埔寨均采纳中国标准轨,越南最终决定转向“车同轨”。轨距统一虽是基础,却远非合作的全部实质。

技术转让成为越方核心要价,其背后存在两层战略考量:一方面,南北高铁总投资规模据称达到670亿美元,若完全依赖外方承建,本土企业仅能获得有限分包机会,难以带动产业升级。越南交通部门某位匿名官员曾向媒体透露,留住资金与技术链已成为国家层面的优先事项。另一方面,自主运营能力关乎长期战略安全。越方担心若不能消化吸收关键技术,未来铁路网络的扩展与维护仍将受制于人。

蒙内铁路三千日夜:一条钢铁动脉的安全与变革之路

站在内罗毕机务整备场,眼前是中肯两国铁路工作者组成的“3000”字样。这个数字背后是八年零两个多月的持续安全运行,没有重大事故记录。据非洲之星公司披露,自从2017年5月31日列车首次驶出蒙巴萨站,这条铁路已经成为肯尼亚基础设施中最可靠的运输通道。

钢铁轨道延伸472公里,连接起沿海与内陆。设计时速120公里,采用全中国标准轨距,和肯尼亚原有的米轨铁路形成鲜明对比。蒙内铁路的建成直接让两地旅行时间从平均12小时压缩至4个半小时。速度提升背后是一整套运输体系的革新。

不得不提的是那158项规章制度,中国团队没有简单照搬国内经验,而是针对东非地区的运营环境、人员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了本地化调整。规章覆盖了从调度指挥到道岔检修的每个环节,甚至详细规定了如何应对野生动物穿越轨道等特殊场景。这些文本放在办公室里可能不起眼,却是安全运行3000天的制度基石。

中能电气中标成都铁路局项目 小订单折射大挑战

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8月20日拿下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采购项目,中标金额155.88万元,涉及高压环网柜供应。据同壁财经讯,这次中标源于成渝中线铁路相关工程的招标DL03包段。公司又在铁路电力设备领域添了一笔。看似平常的公告背后,藏着更复杂的图景。

回顾2024年,中能电气的营业收入降到11.48亿元,同比下滑超过3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0.78亿元,暴跌248.51%。净资产收益率负6.04%。糟糕的业绩延续到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15亿元,下降44.39%,亏损0.13亿元。数据冰冷,却真实反映经营压力。电网智能化业务占公司主营67.25%,电力施工16.05%,新能源储能12.47%,光伏和充电服务占比很小。新能源部分因政策变动收入大减,市场竞争加剧成本高企。

包银高铁包惠段联调联试启动,技术验收迈向新阶段

联调联试工作于2025年8月2日正式展开,这标志着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工程验收的关键环节。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实施这一过程,检测列车和综合检测动车组投入使用,高速相机和激光传感器等设备对轨道、信号系统、牵引供电进行了全方位测试。测试覆盖不同速度等级下的功能验证,包括轨道结构、桥梁路基的适用性,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评估。数据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为后续调整提供支持,确保线路最终符合高铁运营标准。

工作人员在“天窗”作业时段将线路划分为200米单元,对每个单元的334根轨枕逐根测量。通过调整垫板控制高低精度,左右钢轨水平和间距误差严格控制在0.5毫米内,单股钢轨起伏不超过1毫米。调整后使用零级轨检小车回检,进一步保障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这种精细操作体现了高铁建设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但背后的工程挑战不容小觑——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性能。

国家铁路货运量破纪录,物流体系升级驱动经济增长

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货物发送量达到23.31亿吨,日均装车超过18万车,同比增幅在3%到4%之间。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反映出铁路货运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韧性。煤炭运输占据主导,电煤供应量稳定,支撑了夏季能源需求。矿建材料和粮食等品类也呈现两位数增长,据经济参考报,冶炼物资运量提升8%左右。

铁路物流服务的优化是关键推动力,公转铁战略深化,物流总包合同覆盖大量货运需求。多式联运发展迅速,95306平台整合了60条线路,铁水联运集装箱量接近千万标箱,增长率保持在17%以上。与航运企业合作加强,提升了整体效率。口岸协调机制改进,中欧班列和中老铁路跨境运输量稳步上升,尽管全球供应链仍有波动。

西延高铁冷滑试验启动:革命老区交通变革新里程碑

2025年8月18日,西延高铁的冷滑试验正式展开。试验车从耿镇线路所出发,向北驶向延安站,覆盖了沿线10个车站和衔接区间,正线长度超过280公里。冷滑试验是在接触网未通电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机车受电弓滑行来动态检测接触网的几何参数,确保后续供电安全。试验速度设定在80公里每小时,模拟未来350公里每小时的运营条件。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这一步骤是高铁投运前的关键环节,为全线通电和热滑试验奠定基础。

西延高铁作为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速铁路,全长29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国家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旅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大幅缩短至约1小时。这不仅提升交通效率,更对西部大开发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意义。冷滑试验的启动,标志着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距离全线通车又近了一步。

兰合铁路草滩特大桥首梁落位 西北路网关键节点突破

8月16日上午,草滩特大桥工地架桥机的钢臂缓缓移动。一片32米长的混凝土箱梁被稳稳放置在桥墩上。没有庆典仪式,现场只有机械运转的嗡鸣和工人确认指令的短促应答。这个看似常规的动作,对兰合铁路建设意义不同。全长1403.8米的草滩特大桥,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据兰州日报报道,目前桩基、承台这些下部结构完成近半,总算给架梁腾出了作业面。

首片梁来自临夏制梁场,作为全线最大的预制基地,承担着391孔箱梁的制造任务。全周期智能化管控在这里不是口号。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养护,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着每道工序。中铁大桥局的技术负责人私下提过,高原环境下保证预制构件精度,这套系统帮了大忙。标准化流程压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毕竟后续还有三百多片梁等着架设,质量出岔子耽误不起。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