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中亚回程班列入蒙:一趟车背后的物流棋局

一列55标箱的饲用小麦粉,7月14日从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启程,穿过霍尔果斯口岸,稳稳停在呼和浩特沙良物流园。今年第三趟了。沙良这块地方,内蒙古对接“一带一路”的关键物流节点,正把地理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货物吞吐。

班列跑起来了,成本自然往下掉。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动了脑筋,优化班列开行方案,效率上去了。马俊伶,沙良物流园营业部经理,说得实在:往返业务搞起来,集装箱循环使用率提高了,物流成本才能有效降下来。满载出发,还得满载回来,这才是良性循环。据铁路部门内部交流信息,今年沙良累计接的中亚回程货,已经179个标箱,重量逼近五千吨。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运力提升。

效率怎么来的?沙良物流园有动作。班列计划一到手,提前和车站协调进车时间,货主提货通知同步跟上。货物周转快了,压在仓库和路上的时间自然缩短。还专门划了掏箱区,卸货作业便利不少。这种变化,客户感受最直接。

中亚的饲用小麦粉进来,内蒙古的畜牧产业是直接受益者。原料供应更稳了。但意义不止于此。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一带一路”陆上通道的韧性——尤其在全球供应链时有波动的当下。回程班列常态化,比单趟运输更能说明问题。过去空箱返程的浪费,现在被实实在在的“带货”填满。这种双向流动,才是经贸合作深化的硬指标。

班列频次加密,是个好势头。但可持续性关键看两点:货源组织的稳定性,以及多式联运的衔接效率。沙良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班列开行方案优化并非终点,后续的货物分拨、短途接驳效率,同样考验着整个物流链条的协同能力。据熟悉园区运作的人士透露,下一步挑战在于如何把抵达货物更快地疏解到内蒙古腹地乃至华北市场。

回程班列“带货”入内蒙古,表面是货物流动,内里是物流网络效率的博弈。沙良物流园的角色,正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运营。班列满载往返的理想状态,需要更精细的货源组织和市场对接。这趟车运来的不只是饲料原料,更是对跨境物流协作模式的一次压力测试。结果如何,影响着未来这条通道的活跃度。

pic1.jpg

«    2025年8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