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龙烟铁路关键节点贯通 老城基建改造的攻坚样本

化工路框架中桥的混凝土结构在八月中旬完成最后浇筑,这个藏在蓝烟铁路旁的接长工程不过7米多,却让中铁四局的技术团队憋着劲干了小半年。项目现场负责人周天杰在水母网的采访中倒过苦水:头顶是呼啸的既有列车,脚下是纠缠的市政管网,燃气管和暖气管像蜘蛛网般密布。施工围挡圈住化工路那会儿,早晚高峰的车流能排出两公里——毕竟这条道日均通行数万辆,卡脖子谁都难受。

安全红线勒得紧,周天杰团队调来三十多台设备轮班倒,钻孔桩施工硬是比原计划压缩了二十天。这种贴着铁路线的操作,震动监测仪24小时不敢眨眼。老城区改造向来是块硬骨头,但这次管线迁改和铁路防护的协同算趟出了条路。八百米外的珠玑站改造进度现在明显踩了脚油门。

珠玑站未来的模样逐渐清晰,市域公交化列车开行后,烟台西站的高铁班次和蓬莱机场的航班都能在这里接驳。对习惯挤公交的市民来说,拖着行李箱换乘的狼狈场景或许能翻篇。不过真正检验成色的还得看后续调度——市域列车发车频次要是跟不上,再漂亮的枢纽也是摆设。

眼下最实在的变化在通勤层面,化工路围挡拆除后,早高峰的鸣笛声至少降了三个调门。周边商铺老板王师傅在电话里跟我念叨:前两个月客人少三成,现在货车终于能直接开到仓库门口了。城市更新总伴随着阵痛,关键看痛点解得够不够彻底。龙烟铁路这步棋,算是把民生诉求和工程难点摆在同一张图纸上较量了。

交通规划院的李工私下提过,这种“铁路穿城”的改造在全国都有参考价值。框架桥上方新增的三股轨道线预留了运能弹性,比单纯拓宽马路更有远见。当然,珠玑站配套的停车场规模还没公布具体数据,自驾接驳的便利性存疑。基建项目的口碑往往毁在最后一公里。

工程机械撤场后的空地上,新铺的沥青还泛着青光。晚高峰的车流平稳滑过桥洞时,几乎听不到钢筋的震颤声。这种静默或许是给建设者最好的勋章——毕竟在老城区绣花,比在荒地上起高楼难多了。

pic0.jpg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