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西南高铁桥梁跨度新纪录背后:不止于305米的技术突破

2025年10月14日上午,成达万高铁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被打通。经过32小时的连续作业,遂宁涪江特大桥的最后一块钢箱梁在吊装和焊接后稳稳就位,宣告这座技术复杂的桥梁主体结构成功合龙。

这不仅是成达万高铁全线“3隧4桥”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的又一重大进展,更意味着一项新纪录的诞生。该桥主跨长达305米,在同类型的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中,其跨度刷新了西南地区高速铁路桥梁的纪录,在全国范围内也仅次于另一座。跨度的数字固然引人注目,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工程挑战和实现过程,更能揭示这项成就的份量。

据红星新闻披露的现场信息,最后吊装的合龙段钢箱梁重达58.8吨,这个庞然大物需要从码头浮运至江心,再由桥面吊机提升。整个过程对精度要求极高。中铁十七局项目的总工程师单立国解释了他们为何选择在夜间进行关键的合龙工序,根本原因在于温度。大跨度钢结构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昼夜温差能引起毫米甚至厘米级的伸缩变形,这对于要求精准对接的合龙口来说是致命的。选择在一天中“温度低、温差小”的凌晨时段作业,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这种不可控的物理变形。听起来简单,背后是无数次的计算和对现场环境的精准预判。

这座桥的顺利贯通,其意义远超桥梁本身。成达万高铁公司遂宁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李升平透露,涪江特大桥是全线施工的咽喉要道之一,它的完成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了全面的攻坚阶段。现在,整个项目的重心得以转移到无砟道床铺设、站房建设以及复杂的“四电”系统集成上。从数据上看,全线隧道工程已接近尾声,桥梁和路基工程的完成度也相当高,可以说,最硬的“骨头”之一已经被啃下。

将视线从遂宁的这条江上移开,投向更广阔的地理版图,成达万高铁的战略价值才真正显现。它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江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线路从成都天府站引出,一路向东,最终接入郑渝高铁万州北站。这条铁路的建成,将彻底改变四川东向出川的格局。

在我看来,公众的目光往往被“西南第一跨”这样的标签所吸引,工程技术的突破确实值得称道,毫米级的合龙精度也体现了中国基建的硬实力。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这座桥以及它所在的整条铁路线,正在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版图带来结构性的重塑。它并非孤立的工程奇迹,而是服务于“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宏大构想的具体实践。它要解决的,是四川盆地长久以来被山川阻隔,与长三角、京津冀等核心经济区缺乏高效直连通道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涪江特大桥的305米跨越,物理上是征服了一条河流,但在经济和战略层面,它跨越的是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无形壁垒。这项工程的真正价值,将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区域经济互动中得到最终的证明。

pic1.jpg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