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春运如约而至,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也是一次温暖人心的情感之旅。2025年的春运,自1月14日启幕,至2月22日落幕,为期40天。据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在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无数游子对家的眷恋,是交通运输从业者的默默坚守,更是社会情感的深情流动与文化传承。
对于归心似箭的游子来说,春运是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奔赴的团圆之约。无论一年来在异地他乡经历了多少风雨,遭遇了多少困难,只要踏上春运的旅程,心中便满是对家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待。他们手提肩扛着沉甸甸的行李,装满给家人精心挑选的礼物,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满是对家的眷恋和对亲情的渴望。就像军人李洋洋和妻子腾藤,一个在新疆,一个在西藏,两人约定从不同地方出发,在重庆会合,再一起回南充老家过年,只为能在家多待几天,多看看孩子。在万家灯火中,他们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让亲情得以告慰和疏解,让家庭的温暖得以传递。
交通运输从业者在春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铁路是交通运输的骨干,铁路人日夜坚守在岗位上,无论在寒冷的钢轨旁巡检,还是在嘈杂的车厢里服务,他们敬业爱岗,用辛勤付出换来旅客的平安出行。春运首日,银川客运段的乘务员在列车上写“福”字送给旅客,西安站搭建“丝路剧场”为旅客送上精彩表演,乌鲁木齐站候车大厅客流持续攀升,旅客们满怀团聚的喜悦踏上归家的旅程。航空工作人员、长途客车司机也同样兢兢业业为旅客提供出行便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思乡的游子搭建起通往温暖的桥梁。
春运,不仅是空间上的转移,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它将分散在各地的人们凝聚在一起,让亲情得以告慰和疏解,让家庭的温暖得以传递。在江苏连云港高铁站,多位非遗传承人亮相,与旅客共赴一场“非遗年味”春运之旅,剪纸、面塑、吹糖人等传统技艺吸引了大批旅客驻足观赏、品尝,让旅客在回家的途中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万家灯火中,我们看到始终如一的家国守望,看到炊烟袅袅的民生情怀,看到了人们的团结力凝聚力。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让春运之路变得畅通有序,让团聚更加从容,让喜悦变得更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运的交通方式与服务也在不断提升。铁路方面,每日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每日可增加座席50万个左右,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全力保障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多条新线如池黄高铁、荆荆高铁等迎来春运首秀,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开行方案和结构。民航方面,航线加密、覆盖城市增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间的传统热门航线客流集中,仍是民航春运保障的主通道,同时北方“冰雪游”和南方“避寒游”目的地旅客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2025年的春运,是在实行春节8天长假、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春运增添了新的活力与魅力,也让春运承载了更多的意义与期待。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我们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感受着春运带来的温暖与美好。复兴号动车组飞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如同一场盛大的接力赛,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其中的一员。大家齐心协力,穿越寒冬将春天的温暖运载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阖家团聚共享天伦之时,春运的意义便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让我们在这个春运中,感受家的温暖,传承文化的精髓,共同期待一个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