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铁路的“强脉动”又添新动力,8.9亿人次的旅客发送量,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它背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引擎在轰鸣。2024年,长三角铁路用好高铁新线通道能力,发挥管内铁路成网优势,精准匹配运能,创下了年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这不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交通领域的生动实践
。
先说说这高铁网络,2024年开通的池黄、杭温、宣绩、沪苏湖等四条高铁,让长三角的高铁网络更加密集
。如今,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9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这意味着长三角的城市们被紧紧地“抱”在了一起,3小时内通达成为常态,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
再看看运输组织,那叫一个灵活高效。2024年,长三角先后4次优化调整列车运行图,累计实施运能调整计划1859个,平均每周调整运力35.8次,全年累计调整上铁集团担当旅客列车11.55万趟
。这种“以能定量”、精准开车的方式,让铁路运输的效率大大提高,旅客的出行需求也得到了更好的满足。特别是高铁“一日一图”的编制,根据客流变化安排日常、周末、高峰图3套运行方案,紧盯客流,按需开车,这可真是把服务做到了旅客的心坎上
。
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购票、乘车更加便捷
。19座车站实现便捷换乘,9座车站实行铁路到达旅客乘坐地铁单向免安检,22座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多列动车组列车
。这些服务的“上新”,不仅让旅客的出行更加舒心,也体现了长三角铁路在服务上的用心和贴心
。
长三角铁路的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人员流动与交流,像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让上海、苏州、湖州等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旅游等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推动产业发展与经济繁荣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加速融合,拉近了时空距离,带动了客流、商流、物流的加速流动,从而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例如,池黄高铁串联了皖南“两山一湖”核心景点,成为黄金旅游线路
。此外,长三角铁路的蓬勃发展,还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力,使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展望未来,长三角铁路还将持续加速扩容,2025年有望开工6条高铁,包括盐泰锡宜城际铁路等
。“十四五”铁路规划中涉及长三角地区的还有17条规划高铁待开工
。这些项目的陆续推进和建成,将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的铁路网络,提升区域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而且,未来长三角铁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方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铁路运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如智能调度、智能客服、智能安检等,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绿色化方面,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降低铁路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加强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生态铁路走廊
。人性化方面,会继续关注旅客的需求,提供更加贴心、舒适、便捷的服务,如优化车站设施、增加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等,让旅客的出行更加舒心和愉悦
。
长三角铁路的“强脉动”,不仅为旅客带来了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更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是一条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铁路,也是一条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黄金线”。期待长三角铁路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