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运,兰州西站迎来了一群特别的“铁路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语言,却在这里留下了温暖而难忘的回忆。这不仅是春运的一次特别体验,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盛会。
留学生们穿上铁路制服,瞬间融入了春运的忙碌氛围。他们在车站里帮忙搬运行李、引导旅客、解答疑问,甚至还学会了卖票。来自老挝的欧拉,已经在中国坐过很多次高铁了。她对高铁的便捷性赞不绝口,还提到中老铁路开通后,家乡的火车站也变得热闹起来。这种变化让她感到自豪,也让她更加理解铁路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还有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刘珍芯,她不仅体验过高铁,还坐过绿皮“慢火车”。她说,高铁的快捷舒适和慢火车的经济实惠,都让她觉得不可思议。在中国,高铁的高效运行就像一场“奇迹”,让这么多人能够快速、安全地回家过年。这种高效的背后,是无数铁路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也是中国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支撑。
最有趣的是,留学生们还参与了写春联、送祝福的活动。他们和铁路书法爱好者一起,用毛笔写下“福”字和春联,为旅客送上新春的祝福。这种传统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的手传递给了更多人,也让春运的氛围更加浓厚。还有中医在车站教留学生打八段锦,讲解旅途保健知识,这种贴心的服务,不仅让旅客感受到温暖,也让留学生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些留学生们,其实也是“一带一路”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因为中国高铁、中欧班列等项目,与中国紧密相连。来自越南的李式兰香说,中国高铁的高科技和高质量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是贯穿于铁路服务中。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高铁的便捷上,也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服务环节中。来自阿富汗的李想则希望,有一天能从中国新疆坐火车回家。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和春运中每一个归心似箭的旅客是一样的。
这次活动,不仅让留学生们体验了中国春运的独特魅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变化。铁路,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这个春运里,兰州西站因为这些“老外”志愿者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国际化。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