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深南高铁SNSG-1标四工区传来关键进展。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民福隧道正式贯通,这是继竹斗夫隧道后该工区拿下的第二座隧道。543.64米,数字不大,挑战不小。隧道位于灰岩地层,岩溶中等至强烈发育,围岩等级在3到5级间频繁变化。懂行的知道,这意味施工风险指数级上升。岩溶发育区挖隧道,像在酥心糖里打洞,水患和塌方是悬在头上的双刃剑。
施工团队用的法子是新奥法,核心要诀钉在墙上:“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衬砌”。珠肇铁路公司的人盯着现场,穿透式管理不是虚词。班组座谈会、现场安全培训,网格化落实到每个环节。这种围岩条件下贯通隧道,测量精度必须以厘米计。据珠肇铁路公司公开资料,施工全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算是对复杂地质的硬回应。
民福隧道属于深南高铁关键节点。这条线从广东珠三角枢纽机场出发,经佛山、肇庆、云浮,直插粤桂省界,设计时速350公里。钢铁动脉的意义在时间压缩上体现得最直接。现在南宁到深圳高铁要跑3.5小时,深南高铁一通,能压到2.5小时。省下的一小时,对跨省通勤或商务往来,是实实在在的效率革命。广东国资报道指出,它填补的是区域路网的空白点,粤港澳大湾区向西的辐射力,需要这样的物理支撑。
贯通只是中点。眼下工地上还在忙衬砌混凝土浇筑,后续工序排着队。安全质量管控这根弦,没人敢松。年度目标悬在那里,得靠一斗车一斗车的混凝土去填满。项目团队压力不小,贯通带来的短暂振奋,很快被后续工期冲淡。
真正值得琢磨的是技术管理经验的沉淀。民福隧道的地质难题,在西南山区高铁建设中绝非孤例。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管理下,穿透式、网格化这套打法,算是在复杂地层中趟出了条路。未来类似工程,这些数据和方法论都是真金白银。对两广而言,这条通道扩大的不仅是客运能力,更是经济要素流动的带宽。广西对接大湾区的速度,将因这条轨道的延伸而改写。时间成本降下来,区域协调才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