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钢铁煤龙穿越风雪保障供暖生命线

内蒙古高原的寒风中,满载煤炭的列车正以日均20万吨的运量在锡乌铁路穿行。这条横贯三大煤田的能源动脉,在春运期间承担着双重使命——既要保障东北地区居民供暖需求,又要为返程高峰期的电力供应提供燃料支撑。

全长651公里的线路上,每隔40分钟就有检测车对轨道几何尺寸进行动态监测。工务段职工采用钢轨探伤仪与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公里线路至少经过三种不同维度的安全检查。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信号工使用专用加热设备维护道岔转辙装置,防止积雪冻结影响列车变道。

电煤专列采用循环直达运输模式,从装车到卸煤全程实行优先放行。调度中心通过TDCS系统实时追踪列车位置,对可能出现的区间拥堵提前进行车流调整。这种精准调度使得万吨大列的周转时间压缩了15%,相当于每天多开行3列电煤专列。

沿线12个车站的货运员实施24小时轮班作业,采用红外线成像仪检测列车轴承温度,防止热轴故障。机车乘务员执行双班值乘制度,每趟列车配备应急取暖物资和防滑链,确保极端天气下的行车安全。这种全链条保障体系使锡乌铁路在春运期间保持了99.2%的列车正点率。

铁路部门与地方供暖企业建立了煤耗动态监测机制,根据储煤量变化实时调整运输计划。1月份以来已累计向吉林、辽宁地区运送电煤480万吨,相当于为200万户家庭提供了整个采暖季的用煤保障。这种精准对接的运输组织模式,既避免了电厂库存积压,又确保了供热管网稳定运行。

在锡林浩特至白城间的货运通道上,接触网除冰车每隔4小时进行预防性融冰作业。工务段组建的15支应急抢险队,针对不同区段的风雪特点制定了27套应急处置方案。这些常态化防控措施使线路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了40%,为能源运输构筑起可靠的安全屏障。

作为蒙东地区首条重载铁路,锡乌线通过开行组合列车提升运输效能,单列牵引重量突破万吨大关。这种运输模式革新使煤炭运输成本降低了12%,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1.8万吨。在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时,铁路技术创新正在书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pic3.jpg

«    2025年4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