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铁路会员新政:不止是积分,更是对年轻人的精准投资

铁路的常旅客会员体系,最近迎来了一次值得深究的调整。从国铁集团发布的信息看,这次自2025年10月20日起生效的升级,表面上是增加了积分获取和使用渠道,但其背后透露出的运营策略转向,比积分本身更有看头。

核心是青年旅客,具体地说,是针对14至28周岁会员的双倍积分奖励。根据央视网披露的细则,这个年龄段的会员乘车后将获得票面金额10倍的积分,而普通会员是5倍。这显然是一次精准的商业决策,而非普惠性的福利放送。铁路系统似乎终于意识到,与其泛泛地讨好所有旅客,不如集中资源抓住未来消费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覆盖了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出行频次高、对新鲜事物接受度强,且正处于消费习惯的养成期。用双倍积分这种直接的利益刺激,是在为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高价值用户群打下基础,算是一笔长线投资。

有了更多的积分,出口在哪?这次升级同步推出了“座位升席”功能,这步棋走得很巧。以往的积分,主要用途是兑换指定车次的免费车票,使用场景相对单一,且需要提前规划。现在,积分的价值不再仅仅停留在预先规划的折扣上,而是转化为一种即时可感的出行体验提升。旅客在乘车途中,如果发现有更高席别的空座,就可以通过扫描座椅上的二维码或联系列车员,用积分直接升级。

这个功能的加入,让积分的流动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说白了,它把一种“期货”式的权益,变成了一种可以随时兑现的“现货”。这对于那些临时起意想要更舒适旅程的商务人士或对体验有要求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小。不过,这种灵活性也伴随着明确的限制,比如积分升席后的车票不能再退改。这是一种典型的权益置换,用积分的确定性消费换取了临时的舒适度,旅客在选择时需要有所权衡。

然而,政策细节中也藏着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购买学生优惠票的常旅客会员,被明确排除在双倍积分的优惠之外。这个设定,初看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毕竟学生正是青年群体的主力。但细想一下,这背后是清晰的成本核算逻辑。学生票本身已经是国家政策性补贴的产物,价格远低于全价票,如果再叠加双倍积分,对铁路的运营成本来说,或许是一道不太划算的算术题。这反映出此次升级并非无条件的“撒福利”,而是在商业考量与客户服务之间寻找平衡点。

总的来看,这次铁路常旅客会员服务的升级,标志着国铁集团在客户关系管理上的一次思维进化。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功能单一的运输工具,而是开始尝试构建一个更具黏性的服务生态。从精准定位目标客群(青年),到提供更灵活、更具体验感的积分兑换场景(座位升席),再到基于成本控制的精细化规则设计(排除学生票),每一步都显示出更强的市场化运营思路。

这次调整的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毕竟,服务的提升最终要看执行的细节,比如升席流程是否顺畅,高席别空座率能否支撑起这项服务的常规化。但无论如何,这种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再到“让你愿意常来走”的思路转变,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表明这个庞大的系统,正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如何更聪明地与它的核心用户对话。

pic0.jpg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