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铁路的货运量指针,在2025年秋末又一次被提前拨动了。截至10月22日,2.001亿吨的数字,让这项年度纪录的达成比去年快了19天。这个时间差,看似简单,背后却反映出区域经济血脉流转速度的显著变化。
这股强劲增长的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乌黑的煤炭。“疆煤外运”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按照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副主任刘怡的说法,年度目标直指1亿吨,而目前已完成了超过七千五百万吨。为了这个大目标,铁路部门联合企业,把营销推介会开到了甘肃、四川乃至云南的用煤企业门口。这种主动出击寻找市场的姿态,与过去坐等订单的模式截然不同。这不是简单的运输任务,更像是一场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协同作战,需求在哪,运力方案就跟到哪。
当然,光有煤炭这一项“大宗”还不足以解释全部。一个更深层的变化在于铁路运输服务自身的迭代。过去谈铁路货运,多是谈论车皮和线路。现在,从天山网的报道细节里能读出一些新味道,比如为大客户量身打造“一对一”物流方案,发展“物流总包”和合同制运输。铁路部门的角色,似乎正在从一个传统的、被动的承运方,向一个主动的、深嵌入产业链的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变。这种转变的价值在于,它不再仅仅是把货物从A点运到B点,而是为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效率更高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公转铁”的力度不断加大,实质上是在重塑区域的物流格局。
运输通道的硬件能力和软件调度能力,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兰新铁路、临哈铁路、格库铁路构成的“一主两辅”出疆大通道,其运能的持续释放至关重要。据了解,铁路部门在几个关键分界口的日均交接列车数量同比增长了超过一成,并且年内25次刷新单日交接车纪录。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与兄弟铁路局之间更为紧密的沟通协作,是直达列车比例的提升,以及“点到点”循环列车的优化开行。每一个环节效率的微小提升,最终汇聚成了这提前19天的显著成果。
这个提前到来的两亿吨,与其说是一次运营效率的胜利,不如说更是新疆在国家经济版图中战略地位提升的一个明确信号。它不再仅仅是遥远的能源和原材料产地,而是通过日益高效畅通的铁路网,与内地市场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脉动共振。从“疆煤外运”保供全国,到组织开行乡村振兴班列满足特色农产品运输需求,铁路货运量增长的背后,是新疆经济更多元、更紧密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生动写照。这不仅仅是吨公里数字的游戏,它关乎着产业链的稳定,也牵动着区域发展的未来走向。这条钢铁大动脉的每一次有力搏动,都在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