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高铁带民歌出山 三月三客流刷新纪录

农历三月十一清晨的钦州东站站台上,身着绣花短衫的壮族姑娘手持竹竿,与候车旅客共跳传统舞蹈。竹竿清脆的碰撞声里,D8412次动车组准时驶入站台,这是广西铁路单日发送84.5万人次客流高峰中的普通场景。当壮族歌圩遇上现代高铁,民族文化传承找到了新的载体。

自2013年衡柳高铁开通以来,广西已建成贯通14个地级市的高铁网络。钢铁动脉将原本分散的民俗活动串联成文旅产业链,三江侗族花炮节、东兴京族独弦琴演奏、南丹白裤瑶铜鼓祭祀这些深藏山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与外界产生深度连接。数据显示,今年三月三假期铁路客流同比激增31%,其中跨省旅客占比达47%,印证了交通升级对文化辐射力的提升作用。

南宁局集团在主要车站设置的非遗展示区成为旅客打卡热点,宁铁乐队将《山歌好比春江水》改编为摇滚版本,动车模型与铜鼓文物并置的展陈设计吸引年轻群体驻足。防东铁路开通后,京族独弦琴演奏者每月固定乘坐动车前往南宁进行文化交流,这种定期互动在十年前需要辗转八小时汽车才能实现。

铁路部门通过加密动车组开行频次、开行民俗主题列车等措施应对客流高峰。柳州至三江南的动车由日常16趟增至24趟,最短发车间隔压缩至18分钟,使花炮节观众数量较高铁开通前增长三倍。梧州南站增设的粤语、壮语双语服务窗口,有效解决了老年旅客的购票难题。运输系统的提质增效,让传统文化活动突破了地域限制。

在河池白裤瑶寨,82岁的铜鼓传承人蒙胜权今年首次带着30公斤重的传家铜鼓乘坐贵南高铁赴邕参展。这位瑶族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抚鼓面蛙纹:“以前出山要翻五座岭,现在两小时就能到南宁。”钢轨振动与铜鼓声波的共振,正重构着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当G422次列车载着独弦琴演奏团驶向北京时,京族古老的过桥风吹曲调将在华北平原找到新的知音。

pic1.jpg

«    2025年4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