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返程行李自查指南来了 这些细节别忽视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铁路系统迎来首波返程客流高峰。面对大规模人员流动,铁路部门通过细化安检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同时提升旅客出行效率,展现出公共交通系统应对集中客流的专业能力。

针对务工人员常携带工具返程的特点,铁路部门明确禁止钻机、斧头等工具农具进站。这类规定并非简单限制,而是基于车厢密闭空间的安全考量。以射钉枪为例,其高压气体驱动装置在列车运行中可能因震动产生意外触发风险。对于确需运输专业工具的情况,旅客可通过提前办理托运实现合规运输。

日常用品的携带限制同样体现科学管理原则。自喷压力容器单体容积不超过150毫升的规定,既满足多数旅客的日常需求,又有效控制潜在风险总量。值得关注的是,铁路部门对锂电池产品采取能量值限制而非单纯容量管控,这种技术导向的管理方式更符合现代电子产品的特性。

货运大动脉深夜体检护航节后返程潮

凌晨时分的成都北编组站依然灯火通明,700余名铁路职工手持工具穿梭在轨道间。作为四川最大的货运枢纽与四条干线铁路交汇点,这里正进行着今年首次大规模设备集中检修。接触网参数测量仪的红外光点在夜色中闪烁,钢轨探伤车缓缓驶过道岔区段——这场持续数小时的深夜作业将为即将到来的物流高峰筑牢安全防线。  

成都北编组站承担着中欧班列国内段超六成的物资中转任务。随着春节后制造业产能恢复及国际订单量攀升,编组站日均处理车皮数量较节前增长23%。工务段技术团队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轨道平顺度进行毫米级检测;电务系统工程师同步升级了全站信号联锁逻辑算法;供电段则针对接触网张力值开展动态校准。多工种协同作业模式使检修效率提升40%,为后续列车解编作业腾出更多缓冲时间。  

身份证秒回家!春运黑科技让丢东西不闹心

春运返程高峰的人流中,广州南站的智能服务系统正以毫米级精度解决着旅客最实际的困扰。当千万人潮在站台间穿梭时,丢失证件或行李的焦虑被科技悄然化解,一个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让失物招领进入“秒级时代”。

在占地61.5万平方米的巨型交通枢纽里,46组智能柜机与500容量的证件自助机组成全天候值守的“电子管家”。物联网射频技术将每件失物转化为数据节点,声光标签系统使查找效率提升6倍,平均30秒定位的响应速度,让传统人工翻找3分钟的耗时成为历史。这套系统日均处理超800件失物的能力,在春运40天周期内已完成5338件物品的精准归还。

多措并举齐发力 护航春运保平安

春运期间,北京铁路公安局神华公安处无棣北站派出所,围绕“五个一遍”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开展宣传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普法宣传,加强线路巡查巡视力度,多方联动护航春运。

派出所通过村镇大喇叭和发放宣传品等多种方式向铁路沿线返乡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深入沿线各废品收购点,向废品收购从业者讲解铁路器材的种类,并且签订安全协议。会同属地公安、司法局等单位来到辖区周边中小学校通过安全宣讲、铁路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普及铁路安全常识,成立宣传小分队通过广播、讲解宣传展板、分发宣传品等方式走村进户开展法治宣传。春运期间,派出所联合铁路企业加强线路巡逻防控力度,在恶劣天气下,坚持对辖区铁路线路进行治安巡查巡视,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用脚步丈量辖区铁路沿线的每一寸土地,用坚守诠释铁警的铮铮誓言。

这位书记有点“职业病”:春运一线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春节返程高峰如期而至,郑州铁路局新乡供电段迎来关键考验。在太焦线绵延的铁轨旁,长治供电车间党支部书记孙国红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天窗作业——这既是对设备设施的全面体检,也是对春运保障能力的实战检验。

机车“急诊室”护航春运返程路

株洲机务段的检修车间亮起二十四小时不灭的灯光时,2025

春运返程列车上演温情营救:十六岁少女平安归家

正月初二下午,K576次列车驶入春运返程高峰的繁忙时刻,列车长陈颖接到紧急通知:一名16岁少女离家出走可能藏身车内。这个普通的求助信息,在铁路系统的快速响应中演变成一场挽救行动。当女孩最终在上海松江站与家人相拥时,这场持续27小时的跨省联动,展现了春运大潮中人本关怀的分量。

在确认女孩乘坐车次后,陈颖与乘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车厢地毯式排查,乘务组在16号车厢连接处发现独坐的少女。面对低头不语的女孩,陈颖将其带至餐车,以父亲身份展开对话。当得知女孩准备投奔上海网友时,他结合铁路系统接触的真实案例,详细分析网络交友风险,同时联系其家人制定接应方案。这种既有温度又有专业度的处置方式,最终让女孩主动放弃危险计划。

返程高峰下的春运服务升级观察

2月中旬的云南铁路线正经历着春运返程客流高峰,单日最高发送量突破50万人次的数字背后,是运输系统持续优化的服务能力。作为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昆明局集团在应对周期性出行压力过程中展现出的精细化运营策略,为观察现代铁路服务提供了样本。

运输安全的保障始终是春运工作的核心。昆明局针对设备设施展开的专项排查覆盖了机车车辆、轨道线路及信号系统,技术人员运用超声波探伤仪等设备对关键部件进行状态检测,日均完成检修作业量较平日增长27%。行车调度中心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调整列车追踪间隔,确保高峰时段线路通过能力达到设计上限。

深圳铁路春运答卷展现流动中国的温度

当第1690万名旅客走出深圳北站闸机时,这座移民城市用30天时间完成了2025年春运的运输答卷。7%的同比增幅背后,既包含着千万务工者返乡团聚的渴望,也承载着城市重启运转的动能。在人口流动规模持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铁路运输系统正在用精准调控能力回应时代命题。

面对日均超55万人次的运输压力,深圳铁路部门建立的动态响应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实时分析车票预售数据,运输部门在40天内完成上百次运力调整,单日最高开行列车达1136列。这种灵活调度模式不仅体现在主干线路的运力加密,更展现在对夜间出行需求的敏锐捕捉——近1100列夜间动车组覆盖主要劳务输出省份,相当于为73万旅客延长了8小时的城市通勤圈。

当元宵遇上返程:流动车厢里的团圆味

列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在初春的寒风中格外清晰,T36次列车正载着南来北往的旅人驶向目的地。2025年元宵节恰逢春运返程高峰,这趟由合肥客运段值乘的列车却将传统节庆搬进了流动的车厢。在时速120公里的钢铁长廊里,两千公里的旅程被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结。

乘务组提前六小时开始布置车厢,手工剪制的窗花在车窗上舒展着吉祥纹样,72盏红灯笼均匀分布在九节车厢。餐车操作台变身汤圆工坊,乘务员备妥的20斤糯米粉与8种馅料成为旅客互动的媒介。亳州旅客李女士母女揉搓面团的场景,让邻座六位旅客自发组成临时教学小组,原本素不相识的乘客因共同制作汤圆产生交流。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