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翟婉明获评最美教师,铁路动力学权威的筑梦人生

2025年9月10日,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年度“最美教师”名单,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位列其中。据四川在线报道,这一荣誉表彰了他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教育工作的长期坚守。翟婉明不仅是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关键推手,更是一位深耕教学一线的学者,他的故事远不止于奖项。

翟婉明的职业生涯几乎与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同步,上世纪90年代,他创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国际学界称之为“翟模型”。这个理论不是纸上谈兵,它直接应用于中国铁路的六次大提速工程。想想看,从绿皮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背后有这样一个理论支撑着安全与效率。翟婉明还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动态性能匹配设计方法,解决了高速列车过桥时的振动难题。这些技术被纳入国家铁路设计规范,据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审材料显示,其成果在京沪高铁、兰新铁路等重大工程中落地。

杭温高铁重塑浙江出行版图 私家车长途出行比例显著下降

永嘉人郑先生不再需要紧握方向盘在高速上度过漫长的四小时,杭温高铁开通后,他从杭州西站返回老家只需一小时车程,出站后换乘地铁便可直达未来科技城的办公室。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他身上。据都市快报报道,这条连接浙中浙南地区的高铁线路,一年来已输送超过1600万人次旅客。

钢铁轨道正在改变浙江人的出行基因,以往依赖公路网进行城际穿梭的居民,开始将高铁列为优先选择。杭温高铁贯穿浦江、义乌、横店、磐安等传统交通相对滞后的县域,直接接入杭州西站枢纽。这意味着浙中南地区与杭州城西的创新板块形成了直连通道,而过去需要绕行宁波或杭州东站的迂回路线成为历史。

高铁追星乱象凸显公共安全治理盲区

开封北站的混乱场面让人揪心,粉丝为追逐演员刘轩丞造成旅客摔倒,虽然铁路部门及时处置避免了更严重后果,但这类事件早已不是首次发生。据铁路部门透露,今年已处理类似追星事件十余起,每次都需要调动大量安保力量维持秩序。

追星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当其演变成扰乱公共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就需要重新审视。机场、高铁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其秩序维护直接关系到旅客生命安全。公安机关数据显示,2024年因追星引发的拥堵事件中,有六起险些造成踩踏事故。这些数字背后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更值得深究的是明星行程信息的泄露渠道,据某娱乐经纪公司前员工透露,部分经纪公司确实存在主动泄露行程换取热度的行为。这种刻意营造的“火爆场面”既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粉丝行为的错误引导。

成渝中线高铁关键工程突破 区域联通再进一步

跨安岳大道特大桥的箱梁架设刚刚收尾,25榀箱梁稳稳落位,连续梁部分已经合龙。姚家坝特大桥也不甘落后,最后一墩封顶,下部结构主体宣告完成。这些工程节点看似技术性,实则牵动全线进度。据四川发布透露,这两处进展为后续铺轨扫清了障碍,通车目标又近了一步。

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连接重庆和成都,中途经过资阳等地区。设计时速350公里,局部试验段瞄准400公里,桥隧比例高得惊人,达到85%。8座车站点缀沿线,总投资规模约693亿元,五年建设周期不算短。项目推进中,隧道和桥梁工程总是难点,但近期报告显示,部分连续梁和隧道已提前合龙贯通,节奏比预期快。

广深城际运行图调整运力提升四成,新增直达广州北站列车

广深城际铁路从2025年9月6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这一调整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和铁路部门共同推动。变化主要集中在扩展线路覆盖和增强运力配置,直接回应了两地持续增长的出行需求。新增13列列车延伸至广州北站,贯通广州天河、越秀、白云、花都等主要区域,使深圳旅客能够一线直达广州北部,省去换乘麻烦。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信息,这一举措意在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提升跨城通勤效率。

福田站的运力得到明显加强,往返广州方向的列车增至28列,运力提升约40%。具体开行安排包括广州东至福田19列、广州至福田1列、广州白云至福田6列、广州北至福田2列。班次更密集了,出行选择自然丰富起来。旅客在高峰时段也能找到合适车次,减少了等候时间。这种运力提升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广深城际整体优化的一部分。满图运行时,全线开行列车达189列,深圳站往返广州方向占161列,福田站占28列。资源分配更合理,避免运力闲置。

西延高铁接触网送电成功,1小时到延安目标渐近

2025年9月6日,西延高铁全线接触网送电成功,耿镇、富平、王益、黄陵西、界子河、关家等6座牵引变电所相继合闸。这一里程碑事件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主导建设,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和中铁电气化局负责施工。接触网接通27.5千伏高压电,约为家用电压的125倍,为后续热滑试验和联调联试铺平道路。送电过程规范有序,安全检查组对平行线路和建筑物进行了排查,应急预案也准备就绪。据西成客专陕西公司消息,这次送电验证了供电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接触网送电是高铁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它意味着列车动力支持系统基本就位。西延指挥部指挥长周卫民提到,人员培训和送电方案的实施确保了零失误。高压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推动线路向通车运营迈进。实现1小时到延安的愿景,不再遥远。这个进展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还对区域经济整合有潜在影响。作为记者,我认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往往能催化周边发展,但具体效益需时间验证。

杭温高铁一周年:1600万人次背后的区域协同发展

杭温高铁开通已满一周年,这条于2024年9月6日正式运营的高速铁路,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过1600万人次。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日均客流量保持在4.4万人次左右,成为连接浙江省内三大都市圈的重要交通动脉。

正线全长2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从桐庐东站引出,串联金华、台州等重要城市,最终抵达温州北站,并通过既有线路延伸至温州南站。全线设置的9个车站中,横店、磐安等站点有效激活了沿线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与开通初期相比,列车开行数量实现显著增长——从单日最高38列增至96列,运输能力的提升直接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扩大。

沈白高铁开通在即,重塑东北交通与经济脉络

沈白高铁即将结束试运行阶段,正式投入运营。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近日启动按图行车测试,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正以全真实运营条件模拟运行图,检验系统适应性与稳定性。据京报网报道,试运行包含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及应急演练,旨在验证行车组织方案的可行性。工程2021年7月开工,2025年5月完成铺轨,全长约430公里,连接沈阳北站与长白山站,纵贯辽宁、吉林两省五市。高达77%的桥隧比——包括85座隧道和175座桥梁——凸显了东北复杂地形下的建设难度。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这条线路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关键区域连接线,填补了东北高速铁路网的空白。全线10座车站中7座为新建,各站设计深度融合地域文化。伯官站借鉴浑河与生命之环的现代意象,塑造城市门户形象;抚顺站外立面传递工业振兴的寓意;新宾站提取满族建筑轮廓与赫图阿拉城八角屋顶元素;通化站以流动的屋顶曲线呼应山水剪影;白山东站通过白色叠级幕墙模拟长白雪景;江源东站用现代手法诠释满族传统;长白山西站则整合自然元素,旨在打造一体化客运枢纽。这些车站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成为文化展示的窗口,据中国铁路资料显示,设计团队力求在现代建筑中延续历史文脉。

西延高铁攻坚纪实:陕北步入高铁时代的一小时生活圈成型

黄土高原上,西延高铁的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机械轰鸣,工人们日夜奋战,只为攻克那些技术难关。据新华社报道,这条高铁全长29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西安到延安的时间会从2.5小时缩至1小时。一下子拉近了两地距离,所谓“一小时生活圈”不再是空谈。

工程难度不小,全线桥隧比达91%,大多穿越沟壑区,地质复杂得很。施工团队得应对黄土沉降、边坡稳定这些问题,每一步都需精密计算。高桥隧比意味着更高成本和更长工期,但为了连通老区,值得投入。技术上,采用了许多创新方法,比如隧道掘进中的超前支护,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据一位工程师透露,这些措施确保了工程进度,同时维护了生态平衡。

深圳铁路暑运客流创新高 大湾区融合步伐加快

2025年暑运期间,深圳铁路发送旅客量达到1916.5万人次,同比增长5.5%,刷新了历史纪录。这一数字背后,是大湾区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直观体现。据高铁网报道,跨境客流尤其亮眼,广深港高铁贡献了612.4万人次,增幅16.7%,显示双城往来正成为常态。

香港发往深圳的旅客占其内地总客流的48,7%,而深圳赴港比例也接近49%,几乎持平。这种双向平衡不是偶然,双城通勤族占据了跨境乘客的三成,他们的出行多以旅游、商务和家庭探亲为主。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不再只是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铁路网络的优化和服务提升,显然在推动这种生活模式的普及。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