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深圳西丽高铁枢纽隧道工程启动,规模将超越深圳北站

塘朗山隧道的动走3线最近进洞施工了,这算是西丽高铁站项目的一个关键节点。意味着隧道工程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据深圳发布的消息,这条隧道是连接西丽高铁站和深圳北动车所的动车组走行线控制性工程,全长约8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其中动走3线部分1600多米,进口段为矩形明洞结构。

西丽高铁枢纽可不是小打小闹,它作为深圳市“五主五辅”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规模直接压过深圳北站。规划里显示,西丽站总共有13台25线,比起深圳北站的11台20线,明显更上一层楼。汇集了4条国家铁路,比如赣深高铁和深茂铁路,还有2条城际铁路和4条地铁线路。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的效果图,整个枢纽设计现代化,融合了多种交通方式。

山西铁路暑运创新高 多样化列车服务重塑旅游出行模式

国铁太原局2025年暑运旅客发送量创下历史纪录,“坐火车游山西看中国”的出行热潮正在显现其影响力。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新开行的夕发朝至动卧列车连接太原南与深圳北,全程约12小时,实现夜间出发清晨抵达。这种运输模式有效节约旅客时间成本,为跨区域商务往来和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临时增开的普速列车同样值得关注,太原至西宁线路填补了西北方向的运力空白,而太原南至青岛北的夜间动车组则精准对接滨海旅游需求。在省内层面,太原往返平遥、侯马等方向的列车开行,直接服务于热门景区客流。这些举措看似常规,实则体现了铁路部门对市场细分的深度把握。

雄商高铁铺轨工程启动,350公里时速连接南北动脉

雄商高铁在2025年9月1日全线进入铺轨阶段,这事儿算是个里程碑。据中国铁路官方消息,铺轨从河北河间和山东郓城两个基地同时启动,效率看起来不低。线路全长55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北起雄安站,经河北、山东、河南,终至商丘站。河北段占258公里,山东段269公里,河南段只有25公里,分布上有点不均衡,但覆盖了关键地区。

铺轨启动意味着项目从基础建设转向轨道铺设,工程进度加快了。IT之家报道说,这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能优化路网功能。我觉得,这种大项目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但实施过程中总会有挑战,比如征地协调或环境评估,这些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西延高铁铜川站竣工,陕北革命老区迈入高铁时代

铜川站完工了,八月二十七日,站房和附属房屋装饰装修全面结束,西延高铁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这座位于耀州区、离市区仅两公里的车站规模不算小,三台七线,总建筑面积接近两万四千平方米。据西铁资讯披露,光站房就有一万二千平方米,最高容纳千人候车。

建筑本身有点意思,外观借鉴药王山和耀州地貌,把“红色照金”和“青色耀瓷”揉在一起。候车大厅主题叫“星星之火,照古耀金”,罐罐墙造型用了耀州瓷的色调——看得出来,设计团队不想扔了本地文化。虽然这类文化符号的植入在近年高铁站中不算罕见,但至少铜川没完全照搬模板。

介休站服务研学团队:铁路出行的精细化变革

8月25日,一支由100余名职高学生组成的研学团队从介休站出发前往上海。原本计划采用汽车加铁路的换乘方式,但介休站的主动介入改变了这一方案。副站长许宏翠与学校负责人沟通,详细对比了不同出行模式的安全性和效率。铁路直达方案被采纳,避免了中途换乘的麻烦。据太原电讯报道,这一调整不仅降低了潜在风险,还节省了时间成本。

车站制作了温馨提示卡,汇总购票优惠和换乘步骤。发放时逐一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流程。行李多的问题也被提前规划,车厢空间合理分配,方便看管。候车期间设立暖心服务点,提供矿泉水和扇子等物品。工作人员组成“护航小队”,协助搬运和引导。带队老师事后表示,这种安排让旅程更加安心。

渝万高铁关键桥梁合龙,1小时交通圈雏形初现

蔡家沟双线特大桥合龙了,这座桥在涪陵区横跨长江支流,全长超两公里,最高桥墩150米,接近五十层楼。据重庆发布报道,这座桥是渝万高铁全线重难点控制工程之一,主跨采用连续刚构,呈对称结构。施工团队面对的是山区复杂地形、高墩与大跨度带来的多重挑战。

渝万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包海与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从重庆东站出发,经南岸、巴南、涪陵、丰都、忠县,最终接入万州北站。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251公里。这条铁路不只是连接两个站点的交通线,更将渝东北三峡库区与主城都市区串在了一起。

铁路投资持续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铁路投资正在提速,据国铁集团披露,今年前七个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同比增长5.6%。这一增幅虽不算惊人,却延续了从一季度以来逐步爬升的势头。投资加速并非孤立现象,它嵌合在国家对基建领域持续倾斜的政策框架内。不同于短期刺激,铁路建设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其增长往往预示着中长期经济布局的深化。

多个重点项目已在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贵州盘州至兴义高铁已完成全线铺轨,南宁至凭祥高铁崇左至凭祥段站房建设也宣告结束。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沈白高铁、襄荆高铁等一批干线正在推进联调联试。这些项目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连接,更在重构区域经济流通的格局。

凭祥东站即将投运,边境城市迎来高铁时代新机遇

凭祥东站的建设进度比预期快了近两个月,据广西日报报道,这座建筑面积约7980平方米的车站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作为南凭高铁崇凭段的终点站,它不仅是线路规模最大的站点,更直接关联着中越边境贸易的未来格局。

车站设计融合了友谊关城门的意象,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其功能性布局。三台五线的车场配置在边境车站中属于高规格,远期还预留了6000平方米国际站用房。这意味着当下的建设已为跨境铁路联通留下接口。从技术层面看,这种预留设计需要协调海关、边防检查等多个系统,其复杂性远超普通高铁站。

纸质车票退出舞台,无智能手机群体如何应对出行变革

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铁路将正式停止提供纸质报销凭证,这一政策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许多网友担忧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将面临出行障碍。据中新经纬报道,这次调整并非取消所有纸质凭证,而是将报销流程全面数字化。实际上,铁路电子客票系统已运行多年,旅客凭身份证即可进站乘车,此前提供的纸质单据仅是行程通知单,包含车次、座位等基本信息。

车站人工窗口继续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可现场打印纸质行程单。通过12306购票后,系统会自动向预留手机号发送乘车短信。若未收到短信,可能是用户修改了通知设置,转向了微信或支付宝等平台接收通知。铁路客服表示,行程单丢失也不必担心,在发车前可以多次打印,确保旅客掌握乘车信息。2025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9.43亿人次,旅游列车开行量同比增长31%。这些数据印证了铁路出行的普及程度,也凸显了数字化改革的必要性。但值得深思的是,技术进步不应以牺牲部分群体的便利为代价。

多国领导人高铁抵京 中国技术与国际合作展现新范式

2025年9月1日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多国领导人集体乘坐中国高铁抵达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行程并非寻常外交访问,而是对中国高铁技术的直接体验与认可。领导人来自“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与中国战略关系密切,他们的选择传递出深层信号。高铁旅程安全高效,车厢内交流氛围轻松,元首们亲身体验了时速350公里的平稳运行,无疑为中国基础设施作了无声背书。

中国高铁技术的成熟度早已不是新闻,但这次集体乘坐凸显其国际影响力。这些国家多数位于亚洲内陆,铁路联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资料,高铁网络已覆盖国内主要城市,运营里程全球领先。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多项铁路合作协议,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上,中国参与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全部13项系统级标准的制定,标志着中国规则逐渐融入全球体系。

<< < 1 2 3 4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